当你的网站总被淹没在搜索结果第10页,该做些什么?
说实话,我第一次做网站的时候,那叫一个自信满满。内容写好了,设计也不错,就等着流量哗啦啦来。结果呢?半个月过去,访问量还不如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一早晨的顾客多。后来才明白——网站做得好和被人找到是两码事。这就像在深山老林里开了家网红店,装修再漂亮也没用,关键得让顾客知道路怎么走。
SEO不是玄学,但真的需要点耐心
总有人把SEO说得神乎其神,其实它更像种地:选对种子(关键词)、按时施肥(内容更新)、除杂草(优化技术细节)。但最要命的是,你没法今天播种明天收割。我有个做烘焙教程的朋友,坚持写了三个月原创配方,搜索排名纹丝不动,差点放弃。结果第四个月突然窜到第一页,现在每天自然流量抵得上过去半年的总和。
所以啊,别信那些"7天速成SEO"的鬼话。去年我帮一个卖手工皂的网站做优化,光是观察关键词波动就花了三周。后来发现大家都在搜"孕妇可用手工皂",而竞争对手的页面居然都没在标题里标明这点。改了几个字,三个月后流量翻了倍——但这种机会需要沉淀才能发现。
内容为王?得先看看国王穿没穿衣服
"内容为王"这话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吧?但很多人误解了。不是随便堆砌文字就叫好内容。上周看到一个卖茶叶的网站,产品描述全是"香醇浓厚、回味甘甜"之类的套话,和竞争对手一字不差。这种内容就算每天更新也白搭。
好的内容要有信息差。比如同样是教做菜:A网站写"锅中放油,下葱花爆香";B网站说"用葵花籽油爆香比花生油少30%油烟,适合开放式厨房"。你说用户会点哪个?我有次搜索"如何去除冰箱异味",前十篇都在说放柠檬片、咖啡渣,直到点开第十一条——"日本主妇用报废的丝袜装活性炭,半个月换一次,效果堪比除味剂"。就冲这个意想不到的实操细节,我当场收藏了网页。
技术优化就像给房子通水电
再好的内容,要是网站打开要5秒钟,八成用户早跑了。去年测试过一个案例:把图片从3MB压缩到300KB,跳出率直接降了18%。还有些细节特别反常识:
- 把蓝色按钮改成橙红色,点击率能高出一截(别问我为什么,用户就是吃这套) - 移动端页面最好把联系按钮固定在底部,不然用户得翻半天才找到 - 404错误页面放个有趣的小动画,用户反而不会立刻关网页
最搞笑的是有个客户非要首页放自动播放的背景音乐,说显得"高端"。结果数据分析显示,87%的用户进站第一件事就是找静音按钮。你看,有时候你以为的亮点,其实是用户的痛点。
外链建设?先想想怎么不当"渣男"
外链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,但很多人操作起来跟海王撒网似的——见个网站就求换链接。结果要么被当成垃圾信息,要么换回来一堆低质量外链反而拖累排名。我有次收到个合作请求,开口就是"贵站权重很高,求友情链接",点开对方网站一看,最新文章日期还停在两年前...
靠谱的外链要讲究门当户对。比如你是卖渔具的,找钓鱼论坛、户外博主合作比找美妆网站强一百倍。去年帮个本地餐馆做优化,就让老板把秘制酱料配方免费分享给几个美食公众号,条件只是文末加个"想去尝尝?官网在这里"。三个月后这些内容被转载了二十多次,反向链接质量比花钱买的还高。
数据监测才是隐藏BOSS
最后说个血泪教训:曾经有个网站关键词排名明明很好,转化率却低得离谱。后来用热力图工具才发现,用户都在某个产品图片上疯狂点击——因为那张图看起来像可按钮!改掉这个设计缺陷后,当月销售额涨了40%。
所以千万别埋头苦干不抬头看路。工具不用多,Google Analytics+Search Console 基本够用。重点看三个数据:用户从哪个关键词进来的?点进去看了哪些页面?最后在哪一页离开了?有时候答案会出乎意料——就像我发现某个高价产品页的访客,居然70%是通过搜索"XX平替"进来的,立刻加了个"为什么我们不是平替"的对比版块,转化率蹭就上去了。
说到底,SEO没什么惊天秘密,就是站在用户角度,把每个细节多做10%。当然,如果看完这篇你还是觉得头大,不妨记住这个万能法:假装自己是个完全不懂行的用户,亲自用手机搜搜看。当你在第五页都找不到自己网站时,就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