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化转型第一步:你的企业网站真的合格吗?
和朋友聊天时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——现在要是哪家公司连个官网都没有,简直就跟穿西装不打领带似的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但说实话,我见过太多企业网站根本就是在"凑数",要么打开慢得像蜗牛,要么设计土得掉渣,最要命的是完全看不出能帮企业赚到钱。
网站不是电子版宣传册
上周帮亲戚看他们公司的网站,好家伙,首页那个flash动画加载了足足15秒!我开玩笑说:"你们这是要用户先泡杯茶等着?"很多人以为网站就是把宣传册内容搬上网,这想法简直大错特错。
优秀的公司网站得像个24小时在线的金牌销售。我家楼下那家烘焙店就是个好例子,他们的网站不仅能下单,还会根据购买记录推荐新品,甚至能看到后厨直播。转化率比原来高了37%,老板说这钱花得值。
制作网站的三大误区
第一是审美自嗨。见过某企业老板非要首页放他巨幅半身照,底下还飘着五颜六色的祝贺弹窗。用户眼睛都看花了,谁还关心产品?
第二是功能过剩。有次看到个卖螺丝的网站搞AR预览,心想这至于吗?结果技术人员私下吐槽:"老板听说元宇宙很火..."过度追求炫技反而本末倒置。
第三是闭门造车。最典型的就是导航栏设置"董事长致辞"在第一位——用户真的care吗?不如把"在线咨询"按钮做得醒目些。
好网站的三个隐藏标准
先说个反常识的:加载速度比美观更重要。数据显示,网页打开时间超过3秒,53%的用户会直接离开。我自己做测试时发现,把图片压缩优化后,跳出率直接降了20%。
其次是动线设计要符合用户习惯。就像超市会把畅销品放在右手边,网站也得考虑用户的浏览路径。有个客户原来把核心业务藏得很深,调整后咨询量翻了一番。
最后是必须适配移动端。现在60%的流量来自手机,但有些网站手机打开还是电脑版的缩小版,手指根本点不准按钮。这跟把顾客拦在门外有什么区别?
能带货的网站长什么样
说个真实案例:有家做定制家具的,原来网站就是产品图片加联系电话。改版后增加了3D效果模拟器,用户上传户型图就能预览摆放效果,配合限时优惠倒计时。三个月后线上成交额居然超过了线下门店!
另一个是做B2B的工业品网站,他们把常见问题做成了智能问答系统,连带着减少了80%的重复咨询。这些都是把网站从"电子名片"变成"赚钱机器"的典型。
维护比建设更重要
经常遇到客户说:"我们三年前花大钱做的网站..."停!互联网三年相当于现实世界的三十年好吗?就像你不可能穿三十年前的衣服见客户。
内容更新是基本操作,但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。要像查看门店监控那样研究用户行为:他们在哪个页面停留?从哪里跳出?最近搜索关键词有什么变化?我合作过的一个团队,靠着每周分析热力图,把转化漏斗优化了六次,最终成单率提升了惊人的300%。
值得投入的升级项
虽然基础版网站几千块就能做,但有几个功能确实值得加钱:首先是SSL证书,现在浏览器对非HTTPS网站都会警告,多影响形象;其次是CDN加速,特别是客户分布广的企业;再者是智能客服系统,能解决70%的常规咨询。
有个做外贸的客户跟我算过账:在网站实时翻译功能上多投了两万,但因此获得的海外询盘带来的收益早就回本了。关键要想清楚投入产出比。
自己动手还是找专业团队
见过不少老板让行政兼着管网站,结果搞得四不像。说实话,就像你不会自己给员工做培训视频一样,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。不过要找靠谱服务商,我有三个小窍门:一看他们自己的官网水平,二问清楚后续更新机制,三要能看到同行业案例。
最近帮朋友把关网站项目时就遇到个坑:报价特别低的团队,后来发现用的是盗版模板,差点吃官司。切记便宜没好货,特别是这种要长期使用的门面工程。
说到底,企业网站不是面子工程,而是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。与其草率上线个凑数的网站,不如多花点时间规划清楚:目标客户是谁?想达成什么目标?准备如何维护?把这些想明白,网站才能真正成为生意助推器。
下次再看到那种十年不更新、联系电话还是7位数的企业网站,我真想问问老板:您办公室的门牌号也该换换了吧?毕竟在这个扫码支付都比现金方便的时代,企业的网络形象早就和实体形象一样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