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张名片:网站建设那些事儿
说实话,十年前我第一次帮朋友捣鼓公司网站时,还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"电子版宣传册"。直到去年帮某餐饮连锁做官网,看到线上订单占比突然冲到35%,才真正意识到——在这个扫码比掏名片还快的年代,网站早就是企业呼吸的数字化肺叶了。
一、为什么说网站是企业的"氧气面罩"?
上周在咖啡馆听见两个创业者吵架:"花万把块做网站?有那钱不如多雇个销售!"这话听着耳熟。2018年我做市场咨询时就发现,超过60%的小微企业主还停留在"有个页面能展示电话地址就行"的认知阶段。但你看现在,连巷口煎饼摊都挂着点餐小程序二维码了。
举个真实案例。去年接触过一家做工业轴承的家族企业,二代接班后非要重建官网。老爷子拍桌子骂"咱三十年靠的都是供销科老关系"。结果新站上线三个月,德国客户通过谷歌找到他们,一单就签了整年出口协议——这事儿现在还是他们行业里的经典段子。
二、网站制作的三大认知误区
1. "模板站便宜又省事"
这话对了一半。确实,现在某些平台299元就能买个模板,但你想过没有?我上个月帮客户做竞品分析时,在同一个行业里撞见7家用同款模板的,连banner图都是系统自带的齿轮照片。这就像参加商务宴请撞衫,尴尬得脚趾抠地。2. "功能越多越厉害"
见过最离谱的案例,是家20人规模的建材商非要学京东搞会员积分系统。光开发就花了小十万,最后发现客户连产品分类都找不到——这就好比给自行车装飞机引擎,除了听着唬人,实际骑行可能还没菜篮子方便。3. "做一次管用五年"
有个做服装的朋友,2017年花大钱做的网站至今没更新。上周让我看后台数据,跳出率89%!现在用户早习惯了抖音式的交互体验,那种要加载5秒的flash动画页面,看着比长辈发的表情包还复古。三、好网站的"三脉神剑"
1. 视觉说服力(3秒定律)
人类大脑处理图像比文字快6万倍。我常跟客户说,首页首屏要是不能在3秒内让人看懂你是卖什么的,基本就凉了一半。有个做智能锁的客户听了建议,把原来密密麻麻的参数表改成24小时实时监控动图,转化率当场翻倍。2. 信息架构(反人类设计)
最怕见到那种"关于我们"藏在下拉菜单第五层的设计。好的导航应该像便利店货架——急用的东西永远在顺手位置。有个反例是某知名茶企官网,找加盟电话要点击"企业文化-发展历程-2018年纪事",这操作堪比让顾客在迷宫里找收银台。3. 技术底层(看不见的战场)
去年帮某母婴品牌做迁移时发现,原网站打开要8秒。你知道现在用户耐心有多短吗?亚马逊早就测算出,页面加载每增加1秒就会损失7%的转化。更别说那些不适配手机的网站,现在移动端流量占比都超70%了,还让用户两根手指放大缩小看内容?四、从立项到上线的避坑指南
1. 需求清单要具体 别学我某个客户,初期只说"要高大上",等设计稿出来才嚷嚷"我们要的是赛博朋克风"。最好带着竞品网站去谈需求,指着具体模块说"这个表单交互我们要类似的"。
2. 技术选型看发展 见过太多为省几千块选错系统的悲剧。有个客户当初用某开源系统,等想加直播功能时发现重构比推倒重来还贵。现在建站就像买房,总要留两间"未来可能用的空房"。
3. 内容筹备要前置 80%的项目延期都卡在等文案。最夸张的案例是某教育机构,网站做好三个月还在争论"办学理念"的措辞。建议在UI设计时就同步准备内容,就像装修同时订家具。
五、那些年我们交过的学费
说个丢人的事。早年我做第一个企业站时,为了炫技加了满屏的粒子特效。结果老板在展示时,中配电脑直接卡成PPT。现在想想,网站终究是商业工具,不是技术demo展。还有个教训是没做数据埋点,运营半年都不知道用户从哪个渠道来的,就像蒙眼打仗。
最近在帮某非遗工坊做官网时学乖了。我们先拿三天做用户旅程地图,连"60岁手艺人可能怎么操作"都模拟了二十多遍。上线后老师傅们居然自发在微信群里教怎么下单,这大概就是好设计该有的温度。
说到底,网站建设早不是"做不做"的问题,而是"怎么做才能让客户第一时间感受到你的专业度"。下次见到那些还在用XX同城店铺页当官网的企业,真想说句:您这相当于穿着睡衣去竞标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