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
更新时间:2025-04-13 15:00:04
查看:0
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那会儿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浏览器右键"查看源代码"的选项,心想这堆密密麻麻的字母数字组合,简直比摩斯密码还难懂。但谁能想到,现在居然能靠这手艺吃饭了?

那些年踩过的坑

刚开始学前端的时候,我最爱干的事就是疯狂复制别人的代码。看到某个网站特效很酷?F12开发者工具一开,整段JavaScript直接扒下来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十次有九次页面直接崩成俄罗斯方块。后来才明白,这就跟把法拉利发动机装进拖拉机似的——零件再高级,组装不对也是白搭。

CSS布局尤其让人头大。有次为了做个简单的两栏布局,我硬是和float属性较劲了整整三天。最后发现只要加个display:flex,两行代码就搞定了。当时那个心情啊,就像拿着钥匙找了半天门,结果发现门根本没锁。

后端就像厨房重地

如果说前端是餐厅的门面,那后端就是后厨。刚开始写PHP那阵子,我的代码活像黑暗料理——把所有食材(功能)往锅里一扔,大火猛煮。登录系统不加密,SQL语句直接拼接,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。直到有次网站被注入攻击,数据库被人当自助餐随便拿,才真正理解什么叫"安全第一"。

后来学乖了,开始研究各种框架。这就好比从路边摊升级到了中央厨房,起码有了标准操作流程。不过框架用多了也有副作用,有次面试被问到原生PHP怎么连接数据库,我居然愣了半天——被框架惯坏了的手,突然要自己生火做饭反而不会了。

数据库的玄学时刻

说到数据库,最魔幻的是索引这玩意儿。明明加了索引查询反而更慢了?后来老师傅一句话点醒我:"索引像图书馆目录,但你要是把整本书都做成目录,那还不如直接翻书快"。还有次半夜处理百万级数据,简单的SELECT语句跑了二十分钟,改了个JOIN顺序居然只要两秒——这种性能调优的快感,堪比解开一道奥数题。

上线前的鸡飞狗跳

第一次项目上线堪称灾难现场。本地测试好好的,部署到服务器就各种404。原来Windows和Linux对文件名大小写敏感度不同;明明在本地跑得飞起的页面,线上加载要半分钟,发现是没开Gzip压缩;最绝的是有次客户投诉网站白天特别卡,查了半天才发现服务器放在美国,国内访问当然慢...这些经验哪本书都不会写,都是实打实交学费换来的。

现在我会在项目启动时就考虑: - CDN要像便利店一样多布点 - 缓存策略得像冰箱贴便签条一样清晰 - 错误日志必须比日记本记得还详细

新技术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

刚把jQuery玩明白,Vue/React就火了;好不容易会写RESTful API,GraphQL又开始流行。有段时间特别焦虑,感觉像在跑步机上开发——拼命跑却还在原地。后来想通了,基础原理其实大同小异,新框架不过是换了更趁手的工具。就像从菜刀换到料理机,切菜的底层逻辑又没变。

现在看到什么新名词都淡定了,管你叫Serverless还是元宇宙,说到底不还是那几样: 1. 怎么把数据存好 2. 怎么把逻辑写好 3. 怎么让用户用得爽

写给新人的大实话

如果有人问我学网站开发的秘诀,我会说:先做个能用的,再做个好看的,最后做个扛得住打的。别一上来就想搞什么微服务架构,就像学做菜先得会煎鸡蛋不是?

最实用的建议其实是:多写烂代码。真的,不敢写就永远不会发现哪里烂。我硬盘里现在还存着第一个项目,回头看简直羞耻play,但正是这些"黑历史"让我知道进步有多大。

这行最迷人的地方在于,你今天写的代码,明天就能让全世界看到。虽然掉头发是真的快,但每次解决bug时的成就感,绝对值得那些熬过的夜。
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