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
更新时间:2025-04-15 21:01:27
查看:0
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那会儿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屏幕上的`

`标签发了半小时呆,心想这玩意儿怎么就能变成网页呢?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虽然狼狈,却意外地有趣。

新手村的迷惑行为

刚开始学前端时,我犯的错误简直能编成一本《网站开发避坑指南》。比如有次为了居中一个按钮,我居然写了十几行CSS,后来才知道用`flex`三行代码就能搞定。还有次把JavaScript的`==`和`===`混用,调试到凌晨三点才发现问题所在——这种痛,想必每个开发者都懂。

最搞笑的是有回做响应式设计,我在媒体查询里把`max-width`和`min-width`搞反了,结果手机端显示的效果就像被卡车碾过似的。同事看到后笑到拍桌子:"你这网站是想劝退移动用户吧?"

工具链的进化史

早期的开发方式特别原始。记事本写代码,F5刷新网页,活像在石器时代敲打燧石。后来接触了现代工具链,简直打开新世界大门——

- 代码编辑器:从记事本到VS Code,自动补全功能让我少打了几十万次括号 - 版本控制:Git第一次`merge`成功时的成就感,堪比解开数学压轴题 - 打包工具:Webpack配置让我头秃了半个月,但用顺手后真香

有个冷知识:现在用框架五分钟搭的页面,放十年前可能要组个团队干一周。有次我给老前辈演示Vue的双向绑定,他眼镜都快掉地上了:"我们当年可是用jQuery手动操作DOM啊!"

那些年踩过的性能坑

做电商项目时,我自信满满交出一个华丽丽的首页。结果性能测试时,Lighthouse给我打了个17分的低分——比我的大学微积分成绩还惨。排查发现是图片没压缩,有个商品图居然8MB大小,用户加载时估计都能泡完一壶茶。

后来学乖了,知道要: 1. 懒加载非首屏内容 2. WebP格式替代PNG 3. 第三方脚本异步加载

最绝的是有次发现CSS没做Tree Shaking,打包后多了200KB无用代码。这教训让我养成了看打包报告的习惯,就像强迫症患者每天要称体重。

后端开发的奇幻漂流

转战Node.js后端时,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"开发一时爽,运维火葬场"。有次线上API突然500错误,查日志发现是数据库连接池爆了。那天我边改代码边默念"求求你别挂了",活像在拆定时炸弹。

慢慢摸索出些门道: - 接口要加版本控制,就像给代码买保险 - 错误处理不能偷懒,否则用户看到的可能是火星文 - 日志要结构化,别学我早期写的"这里好像出问题了"这种废话

记得第一次用Redis缓存热点数据,QPS直接从200飙升到2000,那种性能飞跃的快感,堪比把自行车换成超跑。

上线前的黑色幽默

项目要交付前那周,团队氛围就像高考前的自习室。有次凌晨改bug改到眼花,把测试环境的配置推到生产环境,差点引发线上事故。自那以后,我在服务器前放了张便签:"摸生产前先深呼吸三次"。

灰度发布时更刺激。看着监控大盘上那条代表错误率的红线,比看股票走势还紧张。有回AB测试出问题,紧急回滚时手都在抖,结果发现是同事把实验流量调反了——这种乌龙事件,简直能写进开发者的《人类迷惑行为大赏》。

写在最后

这些年做过企业官网、电商平台、后台系统,越来越觉得网站开发像搭乐高。基础技术是积木块,工程化思维是说明书,而创造力决定了最终成品是平庸之作还是艺术品。

最近带新人时,我总爱说:"别怕写出垃圾代码,每个优雅的解决方案背后,都藏着十个被删除的垃圾文件。"毕竟,就连Facebook最早也是用PHP随手写的,谁知道你的side project会不会是下一个爆款呢?

(写完这篇文章时,我的IDE又自动保存了37次——看,这就是老司机的肌肉记忆)